扣除通膨影響後,實質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3,638元,年增1.12%
主計總處公布最新統計,2025年8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數為48,098元,較上月成長0.41%,年增率達2.92%。加計獎金與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13,548元後,總薪資平均為61,646元,儘管月減6.23%,但年增4.38%,顯示整體薪資水準仍持續走揚。當月經常性薪資中位數則為38,507元,月增0.54%,年增2.66%。
針對部分工時員工,8月經常性薪資平均數為21,128元,較上月成長1.15%,年增1.14%;若加上非經常性薪資後,總薪資平均來到22,157元,月增2.32%、年增2.01%。其經常性薪資中位數則為16,079元,月增0.63%、年增0.47%。
在考量物價變動後,今年實質薪資成長表現明顯。扣除通膨影響後,實質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3,638元,年增1.12%,創下近五年同期最大增幅;實質總薪資則達48萬480元,年增2%,也寫下近七年同期最高紀錄,顯示勞工的實質購買力正在穩步回升。
金融及保險業、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、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等產業,則穩居高薪行列
觀察行業別差異,薪資水準依產業別呈現明顯落差。經常性薪資平均數低於全體平均的產業包括住宿及餐飲業(35,021元)、其他服務業(36,612元,如美容美髮、家電維修等),以及製造業(45,689元),不過在製造業中,電子零組件製造業表現相對突出,平均薪資達56,961元。相較之下,金融及保險業、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、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等產業,則穩居高薪行列,經常性薪資分別為70,743元、69,481元與58,152元,反映出不同產業間的薪資結構差異。
整體而言,薪資水準在通膨調整後呈現實質成長,尤其是高技術、高附加價值產業的表現更為亮眼,凸顯產業結構轉型對勞工所得的正面影響。隨著經濟復甦與企業調薪動能釋出,未來薪資走勢仍值得觀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