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科技進步、組織文化轉型與人才觀念的變化,職場價值的定義正悄然改寫。根據 Deloitte 2025 世代調查報告指出,「學習與發展」已成為新世代選擇工作的首要考量之一,而「領導職位」不再是多數人追求的最終目標。
Accurate愛客獵觀察,薪資依然重要,但「薪資+職涯轉變+工作意義」這三者的綜合體驗,正成為現今吸引人才的關鍵。
薪資之外的新盤算:「成長」與「方向」
不少企業仍將薪酬視為留才首戰,但勞動者的談判邏輯正悄悄改變。隨著產業變遷加速,許多人在工作數年後開始出現迷茫:努力達標卻對成果無感,升遷後反而壓力倍增,甚至懷疑自己是否仍熱愛這份工作。這種「職業倦怠」並非懶散,而是一種對「工作意義」逐漸模糊的警訊。
高階獵才經理李堉惠Linda指出,無論是剛入職場的新鮮人,或已歷練多年的專業人才,越來越多人開始重新審視工作的價值。根據Deloitte調查發現,有89%的Z世代(和92%的千禧世代)認為「工作的意義感」是影響工作滿意度的關鍵因素。換言之,他們尋找的不僅是穩定與報酬,而是能帶來「有成長感、方向感」的職涯。
也因此,越來越多求職者願意選擇具學習機會、跨領域發展空間,甚至嘗試不同工作型態,如自由工作者、部分工時或兼職等,只為重新找回職場的掌控感與意義感。當薪資成為基本盤,真正能留住人的,是那份讓自己變得更好、看見未來的工作。
從「拿多少」到「變多大」:職涯思維的進化
面對這波趨勢,求職者也應轉變思維。求職者在做職涯選擇時可以先自問三個問題:
- 我在這份工作中能學到什麼、能成為什麼樣的人?
- 這份工作是否與我的價值觀、人生方向有交集?
- 薪資之外,這份工作是否具備讓我一年後、三年後仍感到自豪與成就?
當你開始用「成長曲線」而非「薪資表」來衡量工作價值,職涯發展就會從被動變主動。為自己設定時間軸,如一年內我要學會什麼?三年後我希望被看到什麼? 透過這樣的節點檢視,不僅能及時修正方向,也能累積更清晰的職涯軌跡。
成長不是一次選對工作,而是一段持續校準的過程,這樣的思維不僅讓職涯選擇更具方向,也能在轉職時清楚辨識哪些工作值得投入、哪些該果斷前行。當你能在每一階段看見自己的變化與成果,工作就不只是「維持生活」的方式,而成為推動自我進步的引擎。
企業新挑戰:從「留人」到「帶人」
隨著求職者價值觀與關注焦點轉變,企業的留才策略也亟需重新定義。僅靠薪資競爭已難長久,關鍵在於是否能「帶著人才一起進步」。高階獵才經理李堉惠建議企業轉念三個方向:
- 透明職涯路徑:讓員工清楚看到下一步的可能,不只是升遷路線,也包括跨部門學習或職能轉換的路徑。
- 工作意義回饋:將企業目標與個人價值連結,讓每個人知道自己在「為什麼而努力」。
- 領導力再建構:管理方式不能守舊,透過主管培訓與溝通練習,引導、激勵員工,創造歸屬感與成長感。
科技與 AI 的浪潮持續推進,但真正的焦點並非「工具更新」,而是「人才怎麼變」。若企業仍停留在薪資競爭思維,留才挑戰只會愈發艱難。唯有同步提升員工的價值感與成長感,企業才能從被動防守,轉為主動帶動,真正讓人才願意與企業共同前行。
Accurate愛客獵提醒3大職場信號值得留意
在這場職場價值重構中,高階獵才經理李堉惠提醒,薪資是起點,但並不是終點。若您正考慮轉職或企業正在構建人才策略,不妨從「價值觀對齊」、「成長機會設計」、「意義模型建構」三個維度切入。
Accurate愛客獵誠摯邀請您參加2025年11月14日至16日資訊月期間舉辦的講堂活動(https://reurl.cc/Yk7ZQx),講堂將深入解析職場價值重構與人才管理趨勢,並分享企業留才與帶人的策略,幫助求職者與主管掌握未來職涯方向。






